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光通信 > 光传输与接入设备

IP与光网络统一承载技术方案探讨

时间:2013-01-07 15:29:35

 

        大颗粒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导致骨干网中的流量急剧增长,也推动着骨干网承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在IP层,集群路由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骨干路由器的性能和交换容量;在光层,光网络不仅实现了大容量、超长距的传送,并且通过控制平面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然而一直以来IP层与光层都是各自独立发展,使得骨干网整体建设维护复杂度、成本、功耗越来越高。因而未来网络模型将是IP和光网络的智能融合,以满足网络性能和管理能力不断增长的要求。

        骨干承载网面临的挑战

        目前,IP数据流量已经占到了承载网流量的绝大部分,预计中国未来5年骨干IP带宽年增长率大概是40%~50%,相当于IP网络容量需要增加10~20倍。其中互联网的主要增长点是P2P和网络视频流量,P2P流量加起来将近占互联网流量的70%,P2P和网络视频的快速发展驱动骨干传送网总带宽需求迅速增长,预计未来5年骨干传送网总带宽将从64Tbps增加到至少120~155Tbps,甚至200Tbps以上。骨干网容量爆炸性增长给传统的承载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承载网络在业务、流量模式、运营方面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带给运营商投资和运维巨大的压力。

         缓解骨干网压力的措施

        对骨干网日益显著的压力,提升节点能力、对网络进行多层协同规划是可行的措施和选择。

        提升节点能力

        最传统且直接的网络扩容方式,是升级端口速率、提高设备容量。目前100G已经逐步具备商用条件,业界普遍预计规模商用的时间会在2012年之后。而端口速率的升级必然要求设备容量的提升,并且只有T级别以上大容量交叉调度能力的OTN设备才能有效旁路IP层的流量压力。因此,T级别的路由器和OTN设备应运而生。然而,上述扩容方式会导致核心节点容量压力大、成本高。因此,运营商除了提升节点能力之外,还要从网络架构优化的角度,考虑扩大骨干网容量,对网络进行多层协同规划。

        多层协同规划

        当前各大运营商的骨干网一般由IP和光网络两部分组成,两张网络各司其责:IP层负责数据分组和转发;光层负责大容量、超长距的传送,为IP层提供光通道。两张网络是分层规划和独立运维管理的,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集中在光层为IP层提供静态配置的物理链路资源。IP层看不到光层的网络拓扑和保护能力,光层也无法了解IP层的动态业务需求,所以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工作,导致骨干网的全网规划结果不是最经济的。

        传统的骨干网中,IP流量承载在核心路由器上,当网络流量较小的时候,路由器可以通过统计复用的方式,实现流量的收敛,并解决全互联带来的扩展性问题。然而随着网络流量的飞速增长,核心路由器面临频繁扩容的压力,从而制约网络的发展。而经过核心路由器的IP流量中,50%~60%的流量只需要进行中转而无需IP层处理,因此浪费了大量路由器资源。该流量经过多次路由器转发,消耗了大量昂贵的路由器端口。

        相比IP层,光层在传输速度、性能和价格上更有优势,因此有些运营商认为,在网络中应尽量减少昂贵的路由器端口的使用,通过光层来分担IP层的中转流量。一方面,路由器的成本比较高(路由器IP端口的成本一般是OTN端口的4~5倍);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需要经过核心路由器处理,通过在边缘路由器之间建立直达链路,将这部分流量在光层完成交换,通过旁路中转核心路由器,减少对核心路由器端口的需求,从而显著降低网络的CAPEX。

        在传统骨干网中,业务流量在路由器上是逐跳转发的,每个报文的转发就像十字路口的车辆按照红绿灯指示调度,流量小的时候有较好的性能;而路由器之间通过光层建立的直连链路,就像是立交桥,没有红绿灯,可以实现大颗粒业务的快速调度,即使流量大,也能保证较好的性能。IP层和光层协同规划,可以在骨干网中合理配置资源,小颗粒业务通过核心路由器调度,利用统计复用提升效率,大颗粒业务在光层直接传送,从而提升整网的效率。

        IP+光统一承载解决方案探讨

        静态融合

        统一承载方案的第一种方式为IP层与光层的静态融合。首先通过统一网管系统建立光通路,然后通过网管系统触发头结点数据设备,在之前建立好的光通路上建立数据LSP通道,如图1所示。

      目前设备已经支持此方案,现网可以开展部署。但是该方案需要全网通过离线静态全手动配置,复杂程度高,需要运维人员熟悉现网拓扑。同时,离线规划不能动态适应分流需求,且无法动态调整带宽,部署成本大且不能动态更新,网络维护性也较差。   

        GMPLS UNI动态融合

        在IP层和光层之间加载GMPLS UNI,业务可以从IP层发起,同时建立IP层和光层LSP,不需要子接口方式映射,提供动态带宽调整,同时,离线多层规划IP和光层网络资源以及分流流量,如图2所示。       

         此方案借助IP层和光层统一的智能控制平面技术,在对业务的保护恢复方面也更胜一筹。在传统的骨干网中,通过光层的快速重路由可以解决传送网的多点故障,但由于缺乏和路由器之间的配合,可能存在保护不成功或多重保护的情况。采用GMPLS UNI接口和路由器配合,可以实现多层网络的协同保护,一方面可以加快业务的保护速度,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过多的保护资源。另外,在进行多层的网络规划时,通过共享风险链路组的约束,也可以提高骨干网的可靠性。

        采用GMPLS UNI的方式,可以达到IP与光层的统一实时调度,采用标准协议,技术成熟度高,现网设备只需要升级软件版本即可满足要求,因此部署成本较低,同时给后续网络维护带来了便利。        

        设备融合

        无论是静态融合方式还是动态融合方式,从设备形态上还是分为路由器设备和OTN设备。在不考虑成本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将路由器和OTN融合成一个产品形态,称为“Border Router”,如图3所示。Border Router设备集成路由器、ODUk交叉、OCC(Optical Connection Controller)三大模块。其中OCC实现路由、信令和链路资源的管理。虽然Border Router集成了路由器和光交换功能,但是采用安全逻辑方式存储IP网络和光网络的拓扑信息,采用独立的数据库存放拓扑信息,防止网络之间的拓扑信息泄露。

        Border Router集成内部UNI接口,直接部署在MPLS域和光网络边界,实现MPLS报文映射到GMPLS域。

        此方案统一了IP层和光层的设备,给网络后续维护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融合设备的成本较高,且现网设备需要替换,大规模部署尚不成熟。

        对比以上三种解决方案,不难发现,从部署维护和成本的考虑,GMPLS UNI的动态融合方式适合当前IP与光网络的统一承载。

        在流量以超摩尔定律增长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提升单节点的能力,而且还要从网络架构的角度优化网络。通过IP和光层统一承载、协同规划,消除了骨干网的流量瓶颈,提升了网络的效率,降低了网络的成本。随着智能控制平面技术、接口适配技术、ODUflex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IP和光层的互动协同更加灵活高效,确保光层能够快速响应IP层的带宽请求并为之建立最优化的路径。相对于传统骨干网,在IP和光层统一协同承载的骨干网中,综合低TCO的实现变得更加轻松,运营商更能充分享受IP与光无缝融合的盛宴。



  来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络电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资讯
2023全球光纤光缆大会|亨通荣获2023中国光通信行业贡献大奖
2023全球光纤光缆大会
MOX与Ciena将合作提高美国的下一代暗光纤网络容量,实现高达400G波长
MOX与Ciena将合作提高
品牌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丨特发信息再获“深圳知名品牌”荣誉
品牌力量助力高质量发
云网智联大会|烽火通信加入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
云网智联大会|烽火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