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赞助,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主办,光纤在线协办,以“推进中国高端通信光电子器件发展并突破核心技术的措施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会于1月11日在武汉光谷金盾大酒店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实现国内光通信器件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怎样尽快在高端器件及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等许多有意义的课题。
参加研讨会的企业包括:武汉光迅科技、武汉电信器件、武汉正源光子、苏州旭创、江苏奥雷、成都马尔斯科技、广州永大、上海圭光科技、福州中科中芯、深圳飞康、武汉奥新科技、深圳亚派光电等国内主要光通信器件生产和研发公司,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武汉邮电科研院两家研究机构。
有六位千人计划专家到场,包括:李若林,刘圣,李冰,吉晨,储涛,卢坤忠。两位主要负责光通信产业研究与发展的国家863专家,通信主题专家,武汉邮电科研院余少华副院长,微电子与光电子主题专家,科学院半导体所祝宁华副所长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光通信器件行业元老,前飞通公司创始人黄章勇老师、科学院半导体所余金中老师、马骁宇老师、湖北省重点引进的光学和纳米科技专家王肇中教授参加了会议。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努力,我们整理了本次会议上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声音,供全行业参考。
关于中国光器件产业的现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祝宁华副所长结合863计划光电子立项情况,对光电子器件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未来的通信发展对通信光电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企业界和学术界都越来越重视通信光电子器件的研究,但是专项经费和973项目投入还很少。他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提到2012年,在光电子专题的863 三个个项目投资也赶不上其他专题一个项目,在国家重大专项,973项目也都被剃了光头。祝所长建议今后应该增加通信光电子研究的项目数,加大支持力度,并希望企业参与和支持通信光电子器件的研究。
武汉邮科院副院长余少华博士上午第二个发言,他首先给出的一组数据很好阐释了中国光器件行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余博士说,2011年光传输领域中国厂商占全球市场份额36.5%,2012年估计40%。2012年,在接入网领域中国厂商占全球份额超过75%。但是在光器件领域,所占的市场比例只有1/4。余博士在发言中还提到,中国的光纤光缆产能世界第一,但是至今光棒拉丝一半以上还要靠进口。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余博士认为国家对通信光电子器件领域投入不够。他质疑说:“光电子从难度,产业,都不比集成电路差,可为什么不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光通信是唯一不在国家重大专项里的高科技” 。
王肇中教授长期任法国国家科学院光子与纳米结构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现在任华工科技首席科学家,他痛心疾首地指出,回国后看到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的现状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扩大,而不是在缩小。他举外延片的例子说,90年国外做的至今国内不能量产。国产的外延片甚至连低端的激光器生产都无法支撑。目前的现实是我们在全方位进口各种低端激光器外延片,再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进行规模生产,尾随光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工生产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利润空间很小。有时还被迫在自己的同胞企业间展开血淋淋的价格大战。
武汉邮电科研院副总工程师刘文教授,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发起人,他指出不仅我们现在在光通信器件方面市场份额只有1/4,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方面,虽然数量庞大,但是附加值较低,因为即使在这些中低端产品中许多核心部件仍然依赖海外,如EDFA光放大器中的泵浦激光器,制作FP腔及DFB激光器的外延片等。以DFB激光器举例说,150美元买来的衬底片拿到海外完成外延片就变成1500美元,如果再做好DFB光栅,又变成4500美元的成本。利润大多被海外企业拿走了。另外即使是这样依赖海外核心技术,如果我们不能在高端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有突破,国内厂商生产的产品种类最多可以支撑国内光器件公司把市场份额提高到1/3。再向上已经没有空间了,日本、韩国、欧美厂商全部放弃中低端产品,市场也就那么大。
上海圭光科技董事长李冰博士指出国内光通信芯片的生产还主要集中于PLC器件,全国已经有3家产能非常大的PLC芯片生产公司(包括光迅新收购的丹麦PLC公司),超过10家PLC器件的封装公司,他认为这个产能已经达到饱和,而且PLC芯片的利润也正在缩水,应重点发展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芯片。
光迅公司副总胡强高先生在下午的发言中再次证实了余少华博士、刘文博士描述的景象。他说中国厂商份额最多1/4,他认为,对于中国光器件产业来说,“我们是在追赶的过程,而不是超越的过程,首先该做的是尽可能把相对中高端技术产业化。”他从企业的角度认为,当前中国的产业环境对创新很不利,高端研发需要高利润支撑,但是企业普遍的利润水平都很低。在资金方面,国内风险投资取向偏向稳妥型投资,一般新兴光器件企业很难获得风投青睐。胡总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厂商老总的响应。
苏州旭创的刘圣总经理说:“国内的风投不叫风投,都是在做PE,很多做天使的是政府的引导资金,带有招商的性质。”说到产业环境,刘总指出现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遇到的最根本的困难就是环境不太好 资金成本太高。
广州市永大光通信夏纪康总裁和奥雷光电总裁陈岭都提到,中国现在搞高科技,不缺钱,也不缺人。 许多海归回到国内最大的困惑,最大的不适应就是,为什么国家高科技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夏总说,企业得到的省市重大项目扶持资金根本不够支持研发,只够发工资 没有一个环境,一个大的平台,一个联盟,一个机构,这就是问题所在。夏总同时还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特别提到,民营企业投资国家项目,投资回报如何保证?这方面国家并没有明确的保护。
现任飞康公司董事长的黄章勇先生指出,目前中国在包括泵浦激光器,高速模拟通信用激光器等高端光器件上基本是空白,高速通信用铌酸锂调制器也是空白。 高端发展不起来第一个原因,创新需要市场驱动,设备商用户对国产器件不认可,他们的采购怕要承担责任。没有政策鼓励很难让设备商采用国产器件。高端光器件产品只有几家客户,进不去就要死掉,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二,风险投资方面,国内没有哪家风投愿意做长期投资的。 像NeoPhotonics收购飞通后又投了几个亿美元进来,国内厂商很难获得这样的资金。高端产品没有资金投入很难发展。这方面国家资金投入又太分散。 第三,每家企业都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强调垂直整合,不能发挥比较优势,现在一些大设备自己搞很多人也在做器件。
四川马尔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若林博士领导的公司是中国五粮液环球集团与美国硅谷技术团队合作成立的中美合资企业。目前同时致力于窄带可调谐激光器和低成本可调激光器研究、开发。他强调了可调谐激光器的重要性,指出“可调激光器是当今光器件领域的最前沿,也是中国供应商至今还没有染指的少数几个高端光器件之一。中国厂商无法进入这一领域,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在半导体激光器制造和研究领域能力的欠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