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光通信市场总体回暖的利好背景下,其市场格局也正在进行着一次“微调”。但凡某一市场获得规模启动或爆发的契机,那么也大多会伴随一些厂商起落浮沉的事件发生。正如此前
TD-SCDMA商用正式启动之际,反生出个别厂商停摆的事端来。由是观之,在光通信领域也大体如此。
不同的角色
从今年上半年的走势来看,随着
FTTH市场的爆发,相关厂商也从中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个别厂商一个季度的订单金额甚至与去年全年总量相当,这对于低迷已久的光通信市场而言无疑是重大转机。由此,厂商间的激烈市场竞争也在所难免。
从2007年
光网络设备市场占有率上看,
阿尔卡特朗讯(以下简称“阿朗”)、
北电、
华为位列国际市场前三名,而在国内市场,排序则是华为、
中兴、
烽火,紧随其后的是北电、阿朗(依据赛迪顾问相关报告数据得出)。
从中国市场角度来看,阿朗的竞争力在于其一半是“国内”一半是“国际”的厂商性质。一方面它的产品具备“国际品质”,另一方面在市场拓展上又可依托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实现“本土化”的操作方式。同时,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也能够让它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来实现技术占有间的灵活切换。阿朗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虽区域覆盖较窄,但多集中于市场需求最为旺盛的一线城市。
北电在光通信领域是业界公认的技术强者,它的
40G产品也被认为是目前在兼容性上做得最好的厂商,这是40G的技术难点之一,也对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尤为重要。另外,北电在近期以来也加大了本地化的步伐,研发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但技术层面的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与市场占有率成正比,其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还有赖于在价格、服务等因素上的进一步突破。另外,在技术产品演进方面,北电还推出了
100G波分解决方案,只是目前还没有看到样机。
华为是国内光通信网络设备市场上当仁不让的领头羊,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40%(赛迪顾问相关报告数据)。华为的特点在于除在技术方面一直努力走在前沿之外,凭借其庞大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也具备了极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使其在产品的成本控制方面占据优势。目前,华为已经获得了中国电信无锡到上海的40G项目,同时在近期又推出了100G波分样机,这也赋予了华为在光通信网络设备领域的高端品牌形象。
烽火在光通信领域以专注为特点,因此,在光通信产品趋同性愈发明显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对该领域的深刻理解,在产品设计、特定功能的提供方面,烽火都做得不错。今年下半年烽火承接了中国网通青岛至济南的40G项目,目前该网络已经调通,其产品成熟性得到了验证。
谁更强?
光通信市场格局经过几年的调整,目前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这其中仍存在格局微调乃至发生大变动的可能性。
由于厂商之间在光通信领域的历史沉淀各不相同,也大致决定了它们此刻对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并由此直接决定其对该项业务的“前景判断”和取舍。前述厂商在光通信局部领域的退出也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光通信产品同质化的日趋严重和价格竞争的越发激烈,相信后续还会有厂商在光通信产品线上做出“抉择”。其中,对于那些以贴牌、通过收购来获得技术、市场的厂商而言是不小的考验,其技术演进、产品规划能力将对后续发展产生关键影响。
总体而言,在国内市场上,国内厂商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个别国外厂商在技术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并未动摇这一市场格局。这也说明,技术先进性只能作为一个准入门槛,最终进入运营商的“短名单”还有赖于厂商的综合实力,包括技术、价格、服务等诸多因素。中国电信的40G项目没能由国外厂商摘得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产品的技术、市场形态上看,在高端产品领域国内厂家大致处于跟随状态,但差距并不明显,如40G波分产品。而在中低端产品方面(也是国内运营商用量最大的领域),国内厂商则占有压倒性优势。
在中国市场上,国内厂商面临的一个挑战在于国外厂商也开始祭出价格武器,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内厂商的利润空间。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外厂商的斩获尚属有限,但是用某国内厂商人士的话来说,“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
对于海外市场,华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布局,目前其已得到了“第一世界”国家主流
运营商的认可。中兴通讯在其后三年左右也开始起步,截至今年5月,它的光网络产品已广泛进入欧洲、亚太、拉美、非洲及中东等区域的9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运营商网络。并且从中兴通讯方面传递出来的信息表明,在今后它还将会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烽火的国际化步伐比前两者要更晚一些,目前主要集中于亚太、非洲、南美等市场。
对于海外市场,国内厂商基本是以先占有新兴市场或替代存量市场上的国外厂商设备,然后国内厂商间再展开竞争的模式进入。烽火国内市场总部副总经理高鹏曾对笔者表示:“随着中国企业慢慢走出去,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当然,表征国内厂商真正实力的还是对主流海外市场的占有能力。现阶段,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光通信事业发展迅猛,也是全球需求量极大的区域。其中美国、日本对
GPON产品的需求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目前,
爱立信在欧洲、美国的
FTTH接入市场上获利颇丰。
随着向国际市场渗透力度的加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间将展开“硬碰硬”的较量。在国际市场上,去除了地利之便的国内厂商将迎接真正的大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