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生机,项目忙。随着4月8日武汉的全面解封,停顿多时的江城重大项目重新启动,作为湖北省重大民生工程代表的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在近3个月的暂停后迎来重启。中国信科集团烽火通信项目团队,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承建者迅速集结。
|抗疫复工“试验馆”:严格防控,让复工“有条不紊”、万无一失
“嗡嗡嗡……嗒嗒嗒……”日前,沉寂了76天的湖北省科技馆项目现场又回荡着电钻、机器切割、打磨、钢管碰撞交织在一起的声音,上午10:30,刚刚外出归来的项目经理骆从建带着口罩,他拿出手机出示健康码,测温人员则快速进行温度测量。据他说,这是每一位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的程序。
在率先吹响复工号角的同时,湖北科技馆项目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在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保障所有人员的健康,是集团、公司乃至项目团队重点关注的事情。
省科技馆是今年的重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又为项目按时交付增添了障碍,为打好抗疫复工战役,2月初公司就通过线上会议,制定了周密复工复产计划,并积极联系施工单位,实时跟进工人健康情况以及所在地的封锁政策,在湖北分批次解封的第一时间,协调当地主管部门,为工人返汉办理通行手续,为复工做好先期准备。
经过缜密规划,项目部部署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工人到汉后,按照项目统一要求,实行统一封闭式管理并接受安全教育。
施工现场及办公区入口设置了多个测温点,所有人员须按要求登记个人信息并记录体温后方可进出。同时,项目部在施工入口处设立了醒目的防疫知识宣传展板,促进大家提升安全意识。
建设期间,科技馆项目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双测温双上报”的汇报制度,并配发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4月18日,项目组已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切实做到“有序复工,严控疫情”。
|科学技术“展示馆”:建好信息网络,绽放科技魅力
湖北省科技馆新馆是目前中国在建的、园区面积最大的实体综合性科学技术馆之一,集展品展示、公众服务、科普教育、科普试验功能于一体,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科技展馆及科教重地,也是光谷新地标之一。场馆内设有巨幕影院、球幕影院、4D影院及沉浸式全景空中影院建成后,该馆将跻身全国五大科技馆之列。
这个一流的现代化科技场馆,离不开专业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支撑。中国信科集团烽火通信公司作为本次弱电智能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承建单位,建设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覆盖、信息导引发布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信息机房工程在内的等十余个子系统,全面助力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本次弱电智能化工程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施工总承包“分离模式,采用了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烽火项目管理团队和技术部门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场馆建设规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逐步优化设计,将一个个模糊的创意转化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球幕影院、沉浸式空中影院、VR体验馆,一个个“黑科技”的背后,都隐藏着烽火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方案做支撑。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项目团队为场馆提供了优质专业的设计方案,将设计与施工高效衔接,同时积极协调各方,积极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性、安全性之间的复杂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在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上的优势。
|江城人的“希望馆”:全力以赴,建好家乡人的“身边馆”
科教事业是民生大计,建成后的湖北省科技馆,将成为光谷的明星建筑,将成为湖北人民了解科技的重要窗口,对于疫情之后的湖北和武汉,这将是一座“希望馆”。
项目复工后,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项目管理人员全力投入建设工作,一手抓进度一手抓质量。在4月6日的科技馆复工动员大会上,烽火通信项目负责人肖乐说,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公司也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全力支持、我们正在克服疫情复工中的各种困难,通过科学管理,千方百计将失去的时间赶回来,把这座家乡人的“身边馆”建好。
当问及每日坚守在项目现场的工作人员,会不会担心疫情的隐患,项目技术总工吴李斌则表示,担心肯定会有,但是作为一个地道的武汉人,同时也是一个3岁宝宝的父亲,他觉得有责任将自己家乡的“知识窗”建设好。
科技馆项目的成功象征着科教工作从传统展览到体验式、多元化展览的巨大蜕变,更是中国信科集团在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华丽亮相,体现着信科人的专业,负责,实干的职业精神。
城市正在复苏,扎根城市的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挥洒热量。
来源:来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