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世界来看,通信运营都已经不再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意,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中,通信运营商的排名和数量都大不如前,而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冲击,运营商们的公司股票市值也缩水严重。
当然,如果现在就说通信运营商衰落,还为时尚早,因为运营商们的收入水平比互联网公司整整还要高出一个量级,运营商们的生存都还不成问题,毕竟拥有网络资源这样的信息产业基础,任何人任何社会还都离不开,互联网公司雄心勃勃的建设的网络距离终端用户还早的很。
国内外的运营商从业者也都清楚一个事实,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属于传统电信运营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并且很难再来,如果不能在业务上进行创新,死守原来的经营范围和商业模式无法保持公司的未来。
在中国,很多人把现在的三家电信运营商看作是彻底的垄断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的业务范围是“钦定”的,这些业务也是民营公司几乎无法染指的。虽然现在有了超过40家虚拟运营商和若干家民营宽带商,但基础业务和网络依然被三家电信运营商所垄断经营。
按理说,这种“保护”之下,电信运营商应该活得很好,可现实却很残酷,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社会口碑极差,竞争极其激烈,员工也已经没有幸福感,企业的赢利能力也在不断下滑,生存状况甚至还不如国外的那些看起来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运营商。
同样也是因为国家控制的原因,运营商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根本无法自己做主,也就普遍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努力的业务坚持,而这两样却正是大多数互联网业务成功所必须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看到,运营商们多年在互联网业务上的努力基本上都折戟沉沙。
由此,大多数运营商领导也认为,运营商就是应该回归主业,始终坚持以通信运营的基础业务来实现赢利和长远发展,于是,原来的探索也就成了探索,运营商集体有重回保守的倾向。
逻辑上讲,运营商就是企业性质代码,谁说运营商就必须且只能搞网络建基站卖电话卡?有人说是政府规定的,但现在政府已经在放开了,运营商仍然是不敢做不愿意做不去做。
天天卖惯了电话卡的人,就和历史上所有的行业企业一样,严重的路径依赖,整个头脑中除了习惯性的业务,很难容得下其他,也不敢去尝试其他。实际上,只要有钱、有人、有资源、有政策,啥都能干,企业就是因势利导的,企业业务也是随行就市。很多认为诺基亚失败了,但实际上诺基亚是再一次转型而已。
运营商里有一股认识歪风,只要是说到企业的明天和未来,就会想起此前的失败与遗憾,而所有的不成功都归因于体制和机制。体制与机制是困难,也是创新的阻碍,但体制却只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装进去,埋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历史的眼光看,通信运营商一直生活在权力的宠爱中,从诞生到成长都是在温室之中,甚至是在毫无天敌的环境中成为食物链中的顶级食客。这样的生态系统必然是脆弱的,一旦有外来物种进入就会有灭顶之灾,可偏偏这样的物种就是互联网公司,而且这外来物种又是十分的强悍,这种情况类似与澳大利亚那些有袋哺乳动物的遭遇。
也就是说,运营商从来没有过生存压力,从上到下都只有工作压力和任务KPI压力,一旦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就显得无所适从了,连寻找出路的勇气都不敢有,只是寄希望于造物主。当然,运营商再不济,也比只会摇尾乞怜的广电要好。
设备商认为,运营商到处都是宝,可都在那里闲置着,根本原因就是运营商总想着自己的主业,把自己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运营商,绝对不去不务正业。这种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已经格格不入。
互联网企业都在玩跨界,阿里巴巴投资了广州恒大足球、卖报纸的南华早报、生产手机的魅族、送货的中国邮政,还整体收购了UC、高德地图、优酷土豆,阿里巴巴已经成为横跨社会多个领域的大集团,如果再加上同属于马云系的蚂蚁金服在金融上的全布局,其覆盖之广超出任何人此前的想象,也超出了此前中国任何企业的作为。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的界限已经在互联网技术与资本的冲击下彻底消失,至少也是在重新划定和形成,谁适应了这个趋势就会生存和做大,谁贻误时机就会被淘汰或者沦为新经济中的边缘生产者。
运营商要想重整旗鼓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破除固有观念,利用资本力量和人力资源能力强势进入新经济,打造属于自己的诸侯经济,即便不能完全独立,也要深度参与,这样至少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以上这些分析被一些运营商的员工认为是坐而论道,甚至被批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实际上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中国移动五六年以前甚至十年之前就在做的事情,投资凤凰、入股浦发、参股讯飞,这些行动比阿里巴巴早了数年。如今,政策宽松,监管放松,业务放开,中国移动成立中移创新产业基金、咪咕、中移互联网公司,如果能继续把以前未做成的事情作起来,有何不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