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信新闻

中国光纤预制棒发展历程:从一枝独秀到百家争鸣

时间:2016-07-04 15:00:38

 

 

光纤预制棒,被誉为光纤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占据了光纤产业70%的价值。中国早年光纤预制棒主要靠进口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2010年之前,60%~70%依靠进口。

 
在日前举办的“光纤通信50年高峰论坛”上,浙江联飞公司总经理何珍宝博士表示,中国光纤预制棒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是“全套引进,一枝独秀”。上世纪八十年底,以武汉邮科院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始自主研发MCVD/PCVD工艺的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但由于产业化没能取得突破,导致自主技术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1988年,中外高规格合资成立了长飞公司,全套引进了荷兰飞利浦公司的PCVD光纤预制棒制造工艺,并在1992年成功投产。
 
第二阶段是“盲目引进,百废待兴”。随着世纪之初网络泡沫破裂,光纤预制棒技术开始扩散,中国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迎来了一次机遇。2000-2003年,中国光纤企业大量引进美国ASI-OVD设备来制造光纤预制棒的包层,但芯棒技术仍以MCVD为主。可惜最后没有一家取得成功。
 
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MCVD工艺无法制造低水峰光纤(LWPF),不适合规模化低成本制造;另一方面,光纤预制棒的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导致ASI-OVD技术缺乏成本优势。由于国内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和动力去消化,吸收和提升该技术水平,从而导致这次技术引进的失败。
 
第三阶段是“全面引进,百家争鸣”。经过失败和成功经验的总结,2004年以后,国内光纤企业将技术引进的目标锁定在主流的芯棒制造技术(VAD)或者芯棒制造技术+外包制造技术(VAD+OVD),在“十二五”期间,以长飞、富通、烽火、亨通、中天、法尔胜为代表的光纤预制棒制造企业,都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开发与改进,光纤预制棒的沉积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产能。
 
光纤预制棒生产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中国光纤预制棒产业进入了全面自主创新,PCVD、VAD及OVD工艺共同发展的百家争鸣状态。当然,还包括2012年日本大地震造成光纤预制棒供应短缺,中国光纤企业受到刺激,纷纷加大投入光纤预制棒的技术革新,提升产能。
 
时至今日,长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供应商,全球市场份额13.3%力压美国康宁。据CRU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光纤预制棒供应量约12820吨,其中,中国供应量居世界第一,为5920吨,占全球的46%。


  来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络电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资讯
可持续 向未来!亨通光电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
可持续 向未来!亨通光
全球化布局再添彩!烽火通信泰国OPTISEN光纤光缆产业基地正式投产
全球化布局再添彩!烽火
“中天39”苍南项目告捷!创海上风电施工新标杆
“中天39”苍南项目告
烽火通信参展GITEX AFRICA 2025  为非洲大陆注入数智活力
烽火通信参展GITEX 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