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大规模增长和互联网服务的不断升级,不少地区带宽近两年来已呈现饱和状态,新一轮海缆建设热潮悄然兴起。华为近日与海底光缆工程系统公司Global Marine Systems Limited(“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签署了建立合资公司的意向书,借助合资方式,正式切入海底通信市场,下海“淘金”。
海缆市场整体“回暖”
在经历了前几年国际光缆市场产需严重失调、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都在保本点“苦熬”的低谷后,近两年来,光纤市场特别是海缆市场开始“回暖”。据了解,海缆市场“回暖”最大的原因是全球网络全IP化以及宽带多媒体业务、高速英特网驱动全球带宽需求爆炸性增长。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互联网网民突破11.5亿,全球普及率达到11.6%,宽带用户数突破5亿,而我国网民数则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到了1.22亿;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网民达到4430万,联网设备达到1616万台。我国互联网带宽总量已经达到312G,中国互联网出入口带宽达112G。
如果整个互联网的容量增长速度慢于网民数量的增长,总有一天,互联网将会不堪重负。赛迪顾问分析师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宽带极为发达的国家都已经感到资源紧张,而中国的情况则更为吃紧。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运营商已经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2006年12月底台湾地区海域的大地震,使得一些主要的国际运营商开始加快国际海缆建设的步伐,希望利用多路由、大规模的国际海缆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国际网络安全的破坏。
行业分析师认为,2007年海缆通信市场发展迅速,在包括两个跨太平洋光缆系统及一系列中型(2000至10000公里)项目的驱动下,海缆市场累计新建长度近10万公里,新建项目数量超过20个。来自T—Soja的电信市场分析师预测,受全球Internet快速发展的驱动,今后五年内全球海缆市场规模每年在20亿美元左右。
“老少”组合
华为发力海底通信
12月12日,华为与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Global Marine)宣布,共同成立华为海缆网络公司,正式向海底通信市场进军。
华为做出这个决定是大有深意的。一方面,当然是由于海缆市场冰冻“解封”,另一方面,则是华为提高其利润率的一个有效方法。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华为凭借其低价策略攻占了大片领地,然而利润率却大大下滑。华为2006年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长40%,但其2006年净利润却基本与2005年利润持平。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