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stoen 在部署数字用户线路(DSL)的初始阶段,运营商对其DSL业务提供极为谨慎。首先,数据传输速度较低,这意味着大部分线路的噪声容限较高。其次,高速互联网是唯一的DSL业务,且在DSL物理层的质量与稳定性方面相当稳健。由于谨慎的服务提供,运营成本得到了良好的控制。<?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为了使新的多媒体业务的覆盖程度最大化,在提高线路质量与稳定性的同时,其应尽可能支持最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然而,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导致噪声容限的降低。突发的质量问题与稳定性问题可能会导致客户投诉电话、上门服务以及客户流失率的增加,从而最终增加运营费用。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提高DSL预评估,服务优化以及问题诊断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来减少。首先,通过利用DSL收发器的线路测试功能来完善线路的预评估。其次,当线路性能降低或者无法实现同步时,通过对业务使用中的操作数据的检测或者利用DSL芯片的线路测试功能快速诊断故障的根本原因。第三,可以根据线路情况,对线路使用中线路的配置参数进行自动优化。简而言之,正如文章第一部分所讲述的那样,DSL形成了自主管理。
正如本文第二部分对更快的DSL的描述,当短期内DSL的自主管理能有助于DSL速度及覆盖性的最大化时,DSL技术的推进则将从长远角度促进DSL性能的显著提升。
此类技术主要是消除或缓解串话的技术:动态频谱管理(DSM)和多入多出(MIMO)传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