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进而两者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世界主流的社会图景。而且这一图景来得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在1月12日于北京举行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作出如上判断。
李萌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变革正在演进,以新一代信息、现代生物、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从而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特别是5G的到来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推动我们进入移动化社会。
为此,我们要准确判断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颠覆性错误。李萌说,围绕未来的社会图景,要增强建立自己主导的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和实际行动,完善科学布局、技术能力、产业生态和社会治理结构。这样的社会图景最需要的是有一大批企业参与细分领域拓展和产业生态建设。
李萌表示,面向未来,我国正在加紧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应用,今年将围绕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和智能芯片等部署16个方面的任务,继续建设企业开放平台。同时,将加大新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和应用,继续在5G和后5G更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方面布局研发项目和基础能力建设。
此外,李萌表示,我们要选择好适合国情和科技发展趋势的产业技术创新路径,而这条路径要坚持从0到1的原创和从1到N的产业化规模化两条腿走路、双向互动。
“当前,我们要更加重视原创研究。”李萌表示,一方面,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超前布局,没有满足于1到N的巨大成就,而是根据中国的需要在重点领域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的研究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出台一些激励性政策,不断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价值链位势。
李萌认为,从0到1引领,从1到N放大,量变和质变,两者协同互动、相互转换,既形成保持中高速的发展动能,又培育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发展势能。这是一个后发大国的正确选择。
“科技和产业要落地,区域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李萌表示,区域创新的活力是我国的一个巨大优势,要进一步激发出来。目前,全国有168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2%,每天新注册的企业1040家,特别是R·D投入占区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09%,是全国水平的三倍多。全国百强互联网企业,有96家是在国家高新区里面。高新区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从原创到产业化的进程。
李萌说,区域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缩小版,当然这种缩小版不是同构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创新有几种载体,比如园区、创新型城市、城市群。我国吸收了国际经验,构建了独特的区域创新工作结构:一是抓党中央确定的若干重大战略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抓高新区、自创区;三是抓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省份建设。
“区域创新的重点要从原来点面线的推动向构建创新生态和系统提升能力转变。”李萌表示,研发生态主要是指研发布局、人才、专利、科研机构等;产业生态是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资金供给生态主要体现在风险投资、财政投入、税收等方面完善措施上;在政策生态上,各地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力度也很大,但在各方面的政策设计中要注重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形成合力,避免政策打架、相克和相互抵消。还要从小切口入手推动政策落地变现,比如推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让企业和科技人员真正得到实惠。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