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6日~28日有幸跟随部门的三位同事一起至南京参加了由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为期三天的“QC小组活动准则及实务”培训,本次培训由全国QC小组评审专家郭美萍老师授课,郭老师结合QC小组活动准则,对问题解决型课题和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常用统计工具方法及以往案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对于老师所讲的具体实施细则,我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学习消化,以下仅将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分享给大家:
一、 对QC小组的“新”认识
QC小组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不仅小组成员要参与质量控制,还要动员全体人员参与管理,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数据纠错并改正,产品质量才会越来越高。本次培训,使我领悟到QC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它能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降能降耗,提高质量。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尽最大能力将QC做好,确认好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仔细地根据现场情况、理论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用数据和事实证明分析出要因所在,针对所确定的要因,严格按照对策监督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验证。
二、 对活动程序的“新”掌握
我们都知道QC活动遵循PDCA循环原则,如何更好地运用PDCA循环起到质量改进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培训中郭老师结合以往案例讲解了选题方法及理由,现状调查时排列图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目标设定方法及依据,原因分析时因果(鱼骨)图、树图、关联图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因确认时对末端原因逐条梳理采用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的方式,制定对策表时5W1H原则的使用方式及前后位置逻辑关系等,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习到不同工具方法运用时的场合及注意事项,也深刻了解到PDCA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做不好,所有环节都无法做好,必须不断地关注细节,别人想不到的细节,你把它做好了,那么你就会成功。
三、 对工作汇报/成果展示的“新”思路
本次培训中,老师不断强调做QC课题案例时切忌口号式大而空,要针对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制定对策,多用数据说话,数据充分。其实在平时工作中做工作汇报时道理也是一样的,一定要将图表和数据的来源、结论作为重点讲解清楚,背景与内容的颜色对比要鲜明,文字不宜过多,要把重要的表格做重点突出标记等。工作都是由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的,积小流而汇江海,要保持对工作的持续热情和敏感度,才能持续改进,创造效益。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发现自身对QC的认识与方法运用有着很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缺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工作中我将尽力把学习到的统计方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老师讲课时说的这句话不断在脑海萦绕,因为深知自己是个不够细心的人,必须要在细节上不断加强,也以此句共勉,愿大家都能精工细作,巧夺天工。
来源: 企业供稿 |